2025 年东亚杯将于 7 月 7 日至 15 日在韩国龙仁市拉开战幕,作为东亚九游体育官网足坛传统赛事,日韩两队此番以「考察新人」为核心目标,却因赛期安排在非国际比赛日,不得不面临旅欧主力集体缺席的困境。这一矛盾既暴露了国家队与俱乐部的利益博弈,也为本土联赛新星提供了崭露头角的舞台。
本届东亚杯的赛期选择直接导致日韩两队阵容「失血」。根据国际足联规定,俱乐部在非比赛日并无义务放行球员参加国家队赛事。以韩国队为例,相较于 6 月 18 强赛大名单,本次 26 人阵容中有 15 人缺席,其中包括孙兴慜、李刚仁、黄喜灿等 10 名旅欧球员,以及 4 名效力西亚联赛的主力。日本队同样延续传统,森保一明确表示不会效仿 2003 年和 2019 年临时召回旅欧球员的做法,阵容以 J 联赛球员为班底。这种「去旅欧化」的阵容构建,虽削弱了球队纸面实力,却为本土球员创造了难得的国际大赛机会。
韩国主帅洪明甫的 26 人名单中,多达 12 人首次入选国家队,其中 10 人更是首次获得征召。最受关注的当属 1 米 92 的浦项制铁中锋李昊宰,这位被韩媒称为「K 联赛哈兰德」的新星本赛季出场 19 次打入 8 球,其父李基珩曾是韩国国脚,父子同为国脚的罕见组合为赛事增添了话题性。后防线上,金太铉(鹿岛鹿角)、金泰贤(全北现代)等新人将面临中国和日本队的高强度考验。洪明甫坦言,本次东亚杯是为 9 月北美热身赛(对阵墨西哥、美国)筛选人才,「年轻球员需要在高压环境下证明自己的抗压能力」。
日本队虽未公布最终名单,但日媒预测森保一将重点考察参加过东京奥运会的「奥运一代」球员,例如川崎前锋的大岛僚太、广岛三箭的濑古步梦等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森保一计划利用东亚杯进行战术升级 —— 在世预赛主打 3421 阵型的基础上,尝试导入四后卫体系,并寻找能兼顾两种阵型的多面手。这种战术调整的核心在于解放三笘薫、堂安律等进攻型球员的潜力,同时提升防线的灵活性。日媒指出,东亚杯的「小型测试」将直接影响森保一在世界杯前的战术决策。
日韩足球的对抗从未停歇。韩国队虽在近 4 届东亚杯 3 次夺冠,但上届 0-3 惨败于日本的阴影仍未消散。本次主场作战,洪明甫誓言「用新生代力量重塑自信」。日本队则延续「以赛代练」的策略,尽管缺少旅欧球员,但 J 联赛球员的整体配合度和战术执行力仍具威胁。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队在 2022 年东亚杯决赛中 3-0 击败韩国夺冠,森保一的球队能否在非国际比赛日阵容下延续强势,将成为赛事最大看点之一。
对于日韩而言,东亚杯不仅是荣誉争夺,更是世界杯周期的关键布局。韩国队的 12 名新人中,李昊宰、徐珉优等球员若表现出色,极有可能在 9 月热身赛中获得与旅欧主力竞争的机会。日本队则通过「奥运一代」的持续考察,为 2026 年世界杯储备中场核心(如田中碧)和边路突击手(如细谷真大)。这种「以赛育才」的模式,既规避了俱乐部与国家队的冲突,也为年轻球员提供了从本土联赛向国际舞台跃升的通道。
在非国际比赛日的特殊背景下,日韩东亚杯的「新人实验」或将改写东亚足坛的竞争格局。当旅欧主力缺席成为常态,本土联赛的造血能力将成为衡量国家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尺。7 月的龙仁体育场,不仅是战术博弈的战场,更是日韩足球青训成果的「验收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