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暑期正式拉开帷幕,全国文旅市场与群众体育领域呈现出 “双热” 共振的喜人局面。文旅消费持续升温,亲子游、研学游、避暑游等多元业态交织成消费盛宴;与此同时,从城市到乡村,各类体育赛事与健身活动如火如荼,释放出全民健身的澎湃活力。两者相互赋能,共同勾勒出一幅 “以体促旅、以旅兴体” 的夏日图景。
今年暑期文旅市场开局便展现出强劲势头。携程数据显示,机票、酒店、门票等预订量同比大幅增长,众信旅游单周 GMV 突破亿元,创历史新高。亲子家庭成为消费主力,占比预计超六成,滨海避暑与西部自然探索成为核心主题。山东威海、日照凭借优质海滩资源,周环比关注度分别增长 36% 和 39%,成为 “避暑天堂”;新疆乌鲁木齐、伊犁等地因生态资源独特,订单量激增,成为暑期 “黑马”。
研学游的火爆尤为亮眼。丽水凭借古堰画乡、云和梯田等 “自然美育” 资源,周环比关注度飙升 62%;大同依托云冈石窟、悬空寺等历史文化景点,订单量环比增长 200%。政策层面,国务院《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》明确提出 “跟着赛事去旅行” 的品牌导向,推动文旅与体育深度融合。各地积极响应,如湖北神农架推出森林徒步、云南发放景区年票、西安策划百余场文旅活动,形成 “一省一特色” 的暑期消费矩阵。
体育领域同样热度不减。陕西岚皋县 “村 BA” 吸引全国 11 省市 110 支队伍参赛,赛场外主题集市带动当地新增市场主体 1700 余家,文旅收入与零售业显著增长。浙江 “浙 BA” 城市篮球联赛覆盖各行各业,低票价策略(8-28 元)吸引大量观众,仅赛场周边消费已超 3000 万元。四川 “星火杯” 青少年锦标赛涵盖 36 个大项、1234 个小项,2800 余名运动员同场竞技,成为人才培育与全民健身的重要平台。
赛事经济的溢出效应愈发显著。重庆马拉松结合火锅美食节、无人机光影秀等配套活动,形成 “体育 + 文旅 + 消费” 的闭环;诸暨 “村 BA” 将门票收入反哺乡村体育事业,带动近 5000 名返乡青年参与赛事,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纽带。政策层面,国家体育总局推动 “三大球” 精品赛事建设,各地通过 “体育搭台、文旅唱戏” 模式,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。
文旅与体育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消费场景。山东临沭通过 “旅游 + 体育” 模式,在朱村红色旅游区举办舞龙舞狮锦标赛、龙舟赛等活动,带动旅游住宿消费超 30 万元;鹤壁将匹克球运动引入商圈,结合文旅推介形成 “运动 + 购物” 新体验。国务院政策明确鼓励开发 “低空飞行旅游”“主题旅游列车” 等特色产品,进一步拓展体旅融合空间。
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产品设计上,更体现在文化价值的传递。新疆阿勒泰通过 “自然探索 + 体育竞技” 吸引亲子家庭,既推广了当地生态资源,又培养了青少年户外运动习惯;重庆 “火马” 马拉松以火锅文化为 IP,让跑者在竞技中感受城市魅力,实现 “一场赛事激活一座城” 的效应。专家指出,文体旅融合已从简单叠加走向深度渗透,成为提升城市软实力与经济活力的关键抓手。
为进一步释放潜力,各地正加大政策支持力度。北京、上海等城市依托口岸优势,推出入境研学旅游产品,吸引外籍游客;天津宝坻举办 “庄则栋杯” 乒乓球邀请赛、国际标准舞公开赛等,打造 “赛事之城” 名片。国务院文件明确要求优化入境旅游政策,扩大免签范围,开发与免签政策匹配的特色线路,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。
值得关注的是,夜间经济成为体旅融合的新增长点。四川凉山火把节推出 “古村大婚” 沉浸式体验、河南函谷关打造《大秦烽云》实景演出,通过光影技术与非遗元素结合,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。政策层面,各地通过延长景区开放时间、升级夜间照明设施,推动 “白天观景、夜晚消费” 的全时段体验。
结语:九游体育官方入口
暑期文旅与体育的 “双热” 现象,既是经济复苏的生动注脚,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升级的体现。从亲子游到赛事经济,从政策引导到市场创新,两者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消费格局,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随着 “体育 + 文旅” 模式的持续深化,未来或将涌现更多 “现象级” IP,让活力夏日成为全民共享的欢乐盛宴。